魔燈影像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SJ-40819A 贝纳尔多 贝托鲁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87/精装4KUHD+BD25×2:幕后花絮/中文导评/OST/《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箭影修复版

原价
¥60.00
销售价
60.00
  • 累计销量0
  • 浏览次数3349
  • 累计评论0
可选规格
首页

SJ-40819A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87)(4K修复版)(UHD+2BD)

【独有原版及全中文导航双模菜单】独享2023新发箭影英版、Metropolitan法版4K修复版及箭影英B区、Metropolitan法B区、CC标准收藏美A区、Geneon日A区三碟豪华版、鹰影业意大利B区3D限量4K修复版、Optimum旧版英B、独家得利台A区、独家C区共八版蓝光集大成复合版本,荟萃中法日泰悉数官方素材精华,碟一优选箭影版携带花絮框架及更优画质全新4K修复杜比视界及HDR10视频,碟二蓝光优选法版框架及更高码率电视加长版视频,双版均附DTS-HD 5.1高清无损原音(剧场版额外附DTS-HD 2.0原始无损原音,电视加长版额外附CC DVD版2.0原始音轨),集成C区修复版经典北影国配,剧场版另附CC/Optimum英B双评论音轨(部分内容与CC重复),官方中(多版本)英法西日泰(电视加长版为官方中英法日韩)字幕,剧场版附全市场独家双汉化评论字幕(另一条评论汉化字幕为市场真正首现),三碟完整辑录箭影英版/CC美A蓝光/法B蓝光三版最完整幕后花絮内容,额外超值加赠日2区《满铁记录映画集》DVD涉及溥仪之独家花絮内容,皆附独家全程(部分官方)中文字幕

碟一(剧场版):英语DTS-HD5.1 英语DTS-HD2.0 法语5.1-384 国语2.0-192 泰语5.1-384 英评2.0-192 英评2.0-192

碟二(意大利电视加长版):英语DTS-HD5.1 英语2.0-192 国语2.0-192

碟一(剧场版):英 法 西 中简 中繁 中简 中繁 中简 中简 日 泰 中简评 中简评(意 中繁评 中繁评)

碟二(意大利电视加长版):英 法 中简 中繁 日 韩

碟一:

※序言 07:59(法B蓝光)

※从始至终:前往紫禁城之路 19:54

※打开大门 23:02

※访谈合辑 08:19+08:34+09:14

※一张来自中国的贺卡""--导演的中国随想 07:40

※精彩剧照

碟三:

※贝托鲁奇“意大利行者”  53:03 

※""一张来自中国的贺卡""--导演的中国随想 08:02

※贝托鲁奇的中国之旅 50:53

※制作特辑 45:05

※BBC纪录片《南岸秀》 66:03

※大卫·拜恩谈“末代皇帝” 25:05

※飞越禁宫:中国喧嚣的过去 45:15

※《面对面》 30:35

※满洲纪录(王道灿烂)39:16(日2DVD)

※建国之春 17:16(日2DVD)

※满洲旷古大典 18:38(日2DVD)

※跃进国都 22:58(日2DVD)

※预告片

※拍摄剪影 01:02:35(法B)

※微电影广播 50:20(法B)

※ROM:原版手册扫描文件及OST数据包

杜比视界HDR10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无需多言经典,豆瓣常年8.8分Top250之一,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斩获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编剧: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马克·派普罗

主演: 尊龙 / 陈冲 / 邬君梅 / 彼得·奥图尔 / 英若诚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1987)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编剧: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马克·派普罗

主演: 尊龙 / 陈冲 / 彼得·奥图尔 / 英若诚 / 黄自强 / 丹尼斯·邓恩 / 坂本龙一 / 马吉·汉 / 里克·扬 / 邬君梅 / 田川洋行 / 苟杰德 / 理查德·吴 / 皱缇格 / 陈凯歌 / 吴涛 / 卢燕 / 亨利·欧 / 陈述 / 樊光耀 / 鲍皓昕 / 黄文捷 / Ruzhen Shao / Henry Kyi / 张良斌 / Dong Liang / 康斯坦丁·格雷戈里 / Lucia Hwong / 王涛 / 宋怀桂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中国大陆 / 英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1987-10-23(意大利) / 1987-10-04(东京国际电影节)

片长: 163分钟 / 219分钟 (电视版)

又名: 末代皇帝溥仪(港)

 

剧情简介

  溥仪(尊龙 饰)的一生在电影中娓娓道来。他从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文革的风风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

拍摄花絮

·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第一部在获准在紫禁城内拍摄的西方电影是Lucy Jarvis1973年为NBC公司拍摄的纪录片《紫禁城》。 

·溥仪的弟弟溥杰和帮助溥仪完成自传的李文达都被聘为本片顾问。·剧组还采访了一些跟溥仪有关的人,包括他的妻子、监狱长、男仆都给与了本片一些意见。·影片一共使用了1万9千名临时演员。

·片中出现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剧组特地为他们聘请了男性服装助理来协助他们穿衣。·为了制作朝廷上人们的假发,发型师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头发。为了登基那场戏,他的工作人员花了10天培训了50名中国员工,使他们能在两小时之内搞定2000名临时演员的假发和辫子。

·剧组聘请了一名意大利厨师为摄制组的外国成员做饭。他一共带来了2万2千瓶意大利矿泉水,450磅意大利咖啡,250加仑橄榄油和4500磅面粉。·片场的管理非常严格,饰演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Reginald Johnston)的彼得·奥图(Peter O'Toole)有一次因为忘带通行证而被剧组拒之门外。

·为了饰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头。长官劝说他们这显示了与意大利和英国间的国际友谊,并给每名士兵发放了3.5美元的奖金。·影片使用了1100名学生来饰演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导演贝托鲁奇花了很多长时间来给他们灌输愤怒的情绪,因为这些孩子们都体会不到文革中的那种情感。

·贝托鲁奇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另一个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的小说《人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中国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摄,并对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为本片提供了他们的摄影棚和大量的临时演员,作为回报他们得到了本片的国内发行权。·建于15世纪的面积广阔的紫禁城有着高而厚重城墙,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绝佳的隔音效果,尽管当时中国的摄制组成员还不太习惯同期录音。

·由于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连彼得·奥图都只能用自行车作为工具出入片场。·这是第一部被美国电影协会MPAA评为PG-13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单枪匹马地为影片筹得了2500万美元资金。

·影片拍摄期间恰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但是摄制组得到了政府的优先权,使得女王无法参观紫禁城。·影片中扮演长官的英若诚当时是中国文化部副部长。

·影片中看守城门的长官是陈凯歌扮演的

穿帮镜头

·当庄士敦跟溥仪互道再见后,庄士敦身后跟随着乐师,这时能够看见投射在玻璃上的影子。

·庄士敦1931年乘船离开中国时,售票点的窗子上能看到用简体中文写的工作时间。而那个年代用的应该是繁体字。

·当王妃生产时,你能听到婴儿的哭声,但出现在镜头里的婴儿却是安静的表情。

幕后制作

电影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造出一部偏西方视角、但制作认真的传记电影。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摄制。中国背景、中国故事、中国人物,混杂了西方人的观念与技法。影片以一个特殊人物一生的传奇经历,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影片的摄影和服装等尤为气派,溥仪的人物塑造回避了脸谱化的窠臼。

  《末代皇帝》所诠释的溥仪,不单纯是一个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向来严肃谨慎的中国人认为“讲故事和历史完全是两回事,细节的处理应当尊重历史的真实。”贝托鲁奇版《末代皇帝》可能和“史实”和“传说”都无关,他眼中的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本片的编导从人性角度出发,表现了溥仪如何从一个普通入变为“神”,又从“神”变为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得到表现。影片的艺术技巧娴熟,人物的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对人情的渴求、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时的痛苦思想斗争,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结构上,影片采用的是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与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调和布景,优美的画面构图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国创作人员密切合作的结果。本片获得1987年第60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导演

  当意大利人贝托鲁奇以纯粹的西方人的眼光关注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故事,他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呢? 贝托鲁奇在接受法国《首映》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说:“要是我对溥仪没有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1972年当贝托鲁奇筹拍他那部惊世骇俗之作《巴黎最后的探戈》时,他的同胞也是师辈的安东尼奥尼正在处于“文革”时期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自称是“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行者”的安东尼奥尼遭遇了中国境内声势浩大的批判。当时贝托鲁奇声援安东尼奥尼,认为“这部描绘中国城乡诗篇的记录片《中国》是真正关于中国人的电影。”那场风波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文化的碰撞,而是当时极左思潮和西方现代思想之间发生的冲突。十多年后,当贝托鲁奇带着150名中国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国人的摄制组来到真实的中国,他在“历史”与“故事”之间,首先选择了“故事”。

演员

溥仪——尊龙

尊龙10岁进入香港京剧名伶粉菊花的春秋戏剧学院(著名的香港影星萧芳芳和陈宝珠就是师出粉菊花),1969年到美国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涉足美国舞台剧之后,出演电影《龙年》让尊龙建立了国际影响度。据尊龙的助理说,当年贝托鲁奇在面试男主角时,尊龙是第一个,而且贝氏也的确是一眼就相中了气质独特的他,但是贝氏不相信这个男一号会来得这么容易,所以又在美国以及亚洲地区寻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尊龙身上。

婉蓉——陈冲

陈冲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以《小花》迷倒无数观众,初出茅庐的她轻而易举地捧走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第一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在《小花》之后,陈冲又相继主演了凡响平平的《海外赤子》和颇有争议的《苏醒》,此后便留学美国寻找她的艺术梦。比起后来居上的邬君梅,陈冲初到美国时发展并不顺利,1987年出演《末代皇帝》是一个翻身的机会。

文绣——邬君梅

这部影片对于饰演王妃文绣的邬君梅来说是个通向美国的机遇。1984年上影厂拍摄由黄蜀芹执导的影片《青春万岁》,还在上中学的邬君梅首次参演,那一年她16岁。在《末代皇帝》中演技还显青涩的她当时片酬只有600元人民币。但是拍摄此片后就赴美留学,后来星途坦荡,曾在华裔女导演王颖、英国导演格林纳威的影片中担任女主角。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获奖情况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1988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Osvaldo Desideri

最佳音响 Bill Rowe

最佳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改编剧本 马克·派普罗

最佳服装设计 詹姆斯·艾奇逊

最佳剪辑 Gabriella Cristiani

最佳原创配乐 苏聪

最佳音响 Ivan Sharrock

最佳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改编剧本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影片 杰瑞米·托马斯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Ferdinando Scarfiotti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Bruno Cesari

最佳原创配乐 大卫·拜恩

最佳原创配乐 坂本龙一

最佳摄影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金球奖(Golden Globe)  1988

最佳编剧 Enzo Ungari

最佳编剧 马克·派普罗

最佳原创配乐 苏聪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原创配乐 坂本龙一

最佳编剧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原创配乐 大卫·拜恩

最佳男主角(剧情类) (提名) 尊龙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  1988

Special Prize of the Jury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1989

最佳服装设计 詹姆斯·艾奇逊

最佳影片 杰瑞米·托马斯

最佳影片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化妆师 Fabrizio Sforza

Best Special Effects (提名) 詹内托·德·罗西

最佳配乐 (提名) 坂本龙一

最佳音响 (提名) Bill Rowe

最佳音响 (提名) Les Wiggins

最佳配乐 (提名) 大卫·拜恩

最佳摄影 (提名)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最佳音响 (提名) Ivan Sharrock

最佳剪辑 (提名) Gabriella Cristiani

最佳配乐 (提名) 苏聪

最佳美术设计 (提名) Ferdinando Scarfiotti

最佳男配角 (提名) 彼得·奥图尔

Best Special Effects (提名) Fabrizio Martinelli

最佳导演 (提名)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美国编剧工会(WGA Award (Screen))  1988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马克·派普罗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1998

Freedom of Expression Award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法国凯撒奖(César)  1988

Best Poster (Meilleure affiche) (提名) Philippe Lemoine


日本学院奖(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1989

最佳外语片


报知映画赏  1988

最佳外语片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  1988

Best Director (Regista del Miglior Film Italiano)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st Production Design (Migliore Scenografia) Ferdinando Scarfiotti


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奖(Silver Ribbon)  1988

Best Editing (Miglior Montaggio) Gabriella Cristiani


凯撒奖  1988

最佳外语片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Sant Jordi Awards  1988

Best Foreign Film (Mejor Película Extranjera)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Nikkan Sports Film Awards(Nikkan Sports Film Award)  1988

Best Foreign Film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87

Best Cinematographer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LAFCA Award)  1987

最佳音乐 苏聪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87

最佳音乐 坂本龙一

最佳音乐 大卫·拜恩

最佳摄影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Kinema Junpo Awards  1989

最佳外语片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Joseph Plateau Awards(Joseph Plateau Award)  1988

Best Foreign Film


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  1989

Foreign Film (Ausländischer Film)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Grammy Awards(Grammy)  1989

Best Album of Original Instrumental Background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坂本龙一

Best Album of Original Instrumental Background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苏聪

Best Album of Original Instrumental Background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大卫·拜恩


Golden Screen, Germany(Golden Screen)  1990

(Jugendfilm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USA  1988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1988

Best Film (Miglior Film)

Best Producer (Migliore Produttore) Franco Giovale

Best Editing (Migliore Montatore) Gabriella Cristiani

Best Producer (Migliore Produttore) 杰瑞米·托马斯

Best Producer (Migliore Produttore) Joyce Herlihy

Best Production Design (Migliore Scenografo) Ferdinando Scarfiotti

Best Production Design (Migliore Scenografo) Bruno Cesari

Best Production Design (Migliore Scenografo) Osvaldo Desideri

Best Screenplay (Autore della Migliore Sceneggiatura) 马克·派普罗

Best Screenplay (Autore della Migliore Sceneggiatura)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st Supporting Actor (Migliore Attore non Protagonista) 彼得·奥图尔

Best Director (Migliore Regista)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st Costume Design (Migliore Costumista) Ugo Pericoli

Best Costume Design (Migliore Costumista) 詹姆斯·艾奇逊

Best Cinematography (Migliore Direttore della Fotografia)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Casting Society of America, USA(Artios)  1988

Best Casting for Feature Film, Drama Joanna Merlin


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1988

Best Cinematography Award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1988

最佳摄影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USA  1988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in Theatrical Releases (提名)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American Cinema Editors, USA(Eddie)  1988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Gabriella Cristiani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