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燈影像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ST-207 大师身影: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常书鸿+蔡元培+梅贻琦+林风眠+刘雪庵+陈寅恪+林语堂 1-3/4D9:台湾宇勗3区版

原价
¥0.04
销售价
0.04
  • 累计销量0
  • 浏览次数1563
  • 累计评论0
可选规格
首页

大师身影(4D9)

ST-207

片长:450分

配置:台湾宇勗3区版

音轨:国语LPCM2.0(1536K)

字幕:中文

大师身影/MASTER (4D9)

ST-207

讲述民族先贤的人生传奇,追忆浮华年代的历史真相!2013年不可不藏之纪录大作。台湾宇勗三区版+中文官方字幕。

国语 LPCM 2.0 

简繁体中文

 

 

大師身影Ⅰ  

  國畫大師 - 齊白石(1864-1957) 

  國畫大師 - 張大千(1899~1983年) 

  藝術畫家 - 徐悲鴻(1895-1953年) 

  藝術畫家 - 常書鴻 (1904—1994) 

 

大師身影Ⅱ 

  教育家 - 蔡元培(1868~1940年) 

  教育家 - 梅貽琦(1889~1962年) 

  藝術教育家 - 林風眠(1900-1991) 

 

大師身影Ⅲ 

  音樂家 - 劉雪庵(1905~1985) 

  國學大師 陳寅恪(1890-1969) 

  文學大師 - 林語堂(1895~1976年) 

 

講述大師的人生傳奇,還原浮華年代的歷史真相! 

 

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翻天覆地大動?、大災難、大變化、大轉型的時期。 

 

百年裡,這一群大師,在中國的科學、文學、藝術、教育、新聞乃至宗教等領域,開風氣之先河。他們在苦難的時代裡,努力的為中國想問題、出思想、做事情,在中華民族過去的百年中的關鍵時刻,傳承固有的文明、創一代風氣。他們以先行者而成為一代宗師。 

 

本節目旨在傳遞大的主張、大的情懷、大的思想和大的創造。 

珍藏民族先賢的人生傳奇,閃爍大師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思想! 

 

齊白石(1864-1957)– 國畫大師,20世紀中國畫最傑出的大師 

講敘白石老人貧苦好學的青少年,堅持不懈探索畫風的中老年。本片真實再現了齊白石的不同年齡層次,畫面色彩淺談,?事平緩,將白石老人的軼聞趣事娓娓道來。 

 

齊白石,20世紀中國畫最傑出的大師。 出生於湖南農家,有著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生。 生逢跨越世紀的獨特年代,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 創作了超過萬張以上的書畫藝術精品。 白石老人早年精擅工筆,兼治詩文書法、金石篆刻, 深刻觀察自然,致力寫生。師古人更師造化,卓然自立,獨創一家。 畫風反應出獨特的常民藝術風格,詼諧幽默地表現文人對時事的批判, 在輕鬆中開創了「雅俗共賞」的普世審美價值。 於此來說,齊白石的藝術風格不僅承繼了傳統,更具觀照著時代變遷的創發精神。 

 

國畫大師 - 張大千(1899~1983年) 

19歲的鹽商之子-張爰,因未婚妻病逝,離家出走,投身松江的禪定寺。 禪寺住持為他起法名-大千。 但年少終究看不破紅塵,臨到剃度受戒,他提出要做不燒戒疤的和尚。 法師喝斥道:「信徒如野馬,燒戒如籠頭,上了籠頭的野馬,才能馴成良駒」。 在與法師辯論了一夜後,年輕人不辭而別,卻帶走了「大千」的名號。 從此,佛門裡少了一個念經的和尚,畫史上多了一段風雲傳奇。 張大千於1949年移居香港,之後也移居阿根廷和巴西聖保羅, 1977年回臺灣定居,建<摩耶精舍>。 旅居國外期間,畫作聞名國際,包括法國羅浮宮也前來邀展。 亦曾與畢卡索切磋同談,應用西方抽象主義理念,發展出了潑墨山水的風格。 張大千詩文亦精妙,仍以書畫用力最深,畫藝蜚聲國際。 早年專注於傳統筆墨,對於石濤的畫尤見功力,其臨摹作品足可亂真。 赴敦煌臨摹了石窟壁畫後,畫風轉呈豐麗細潤, 嗣後成立一己風格,氣韻高雅,筆精墨妙,深得文人畫神髓。 晚年畫風再變,好用青及水墨作大潑墨。蒼莽不羈,淋漓盡致。 

 

藝術畫家 - 徐悲鴻(1895-1953年) 

原名壽康,中國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擅長畫馬。他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 

 

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和《奴隸與獅》在他過世後分別以高價售出,然而他一生作畫、藏畫無數,卻沒有半點積蓄。他堅持為人生而藝術,卻說自己是獨持偏見,一意孤行。他以畫奔放的駿馬聞名於世,卻自喻為一隻悲鳴的鴻雁,這是一隻在中國現代畫壇上劃破長空的鴻雁,他就是徐悲鴻。 

 

藝術畫家 - 常書鴻 (1904&mdash;1994) 

常書鴻是我國第一代敦煌學家,敦煌石窟藝術保護與研究的先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常書鴻歷經妻離子散、命運浮沉的種種不幸和打擊,義無反顧地組織大家以修復壁畫,蒐集整理並撰寫一批具高學術價值的論文,臨摹了大量壁畫精品,並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向世人介紹敦煌藝術。 

 

為敦煌藝術研究、保護和發揚光大而貢獻一生的常書鴻,是中國一代藝術大師,也是中國傑出知識份子的楷模。後人讚頌他為「敦煌的守護神」。 

 

 

教育家 - 蔡元培(1868~1940年) 

他是從晚清科舉制度中走出來的人, 但他明白若不從根本的培養人才著手,要改變中國的積弊,是不可能的。 民國成立,被任命為教育總長;臨時政府北遷後,仍蟬聯教育總長。 他認為當時教育界所提倡的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 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 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 因將清季學部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宗旨加以修正, 改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項。 任北大校長時,以「學術為本位」、「確立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 「招收女生,男女同校」、「囊括大典 網羅眾家 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 等辦學理念,讓北大這樣的舊學府蛻變為一所現代大學的典範, 而且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和五四運動的中心。 蔡元培認為教育與學術是立國的根本,而科學研究尤為一切事業的基礎, 所以努力於科學研究的促進並設立中研院。 集中專門人才,分設各種研究所,使中國科學研究進入一新的時代。 

 

教育家 - 梅貽琦(1889~1962年) 

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在清華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梅貽琦留下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推行教授治校的治校方針,對學生教育,也採取濡染式的通才教育。 教育家 - 張伯苓(1876~1951年) 一個北洋水師學堂的優等生,棄武從文,成了一代教育大師。 張伯苓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在軍閥混戰,政局動盪的年代, 建立了包括大學、中學、小學、女中在內的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天津成為中國化工重鎮,與這條教育路線分不開。 

 

林風眠(1900-1991)- 藝術教育家 

他與世紀同齡,19歲赴法求學,25歲就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 也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試圖努力打破中西藝術界限,造就一種共通的藝術語言。 1928年他又受蔡元培之邀,創辦中國美院的前身-杭州國立藝專。 他廣納人才,奠定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基礎, 主張「兼容並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 培養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趙春翔、朱德群等 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界傑出的幾十位藝術家。 他特殊的林風眠方正格體,對許多後輩畫家產生過極深遠的影響, 是整個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精神領袖。

 

 

音樂家 - 劉雪庵(1905~1985)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hellip;』 

 

1937年,一首《長城謠》喚起了多少海內外的中華兒女,為捍衛家園而戰鬥。作曲者正是劉雪庵。抗戰期間,他寫了《長城謠》、《空軍之歌》、《流亡三部曲》(之二《離家》、之三《上前線》),也為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譜寫全部插曲、列為音樂教材的還有《採蓮謠》、《踏雪尋梅》等,留下一批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劉雪庵還有另一首影響深遠的作品《何日君再來》,2005年日本國家廣播公司製作了一部名為「一首歌的故事」《何日君再來》的紀錄片,並特走訪各相關國家調查、拍攝,試圖解開這首在東亞區流傳了60餘載歌曲的神秘面紗。 

才華洋溢的劉雪庵,他的歌曲傳唱不輟,但他的人和這首歌一樣的命運多舛,一生受盡折磨、冤屈和不堪,也正是這首《何日君再來》,為這位愛國作曲家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國學大師 陳寅恪(1890-1969) 

清華大學設立國學研究院,其基本觀念,是想用現代的科學方法整理國故。 陳寅恪與梁啟超、王國維一同應聘為研究院的導師,並稱「清華三巨頭」。 陳寅恪在13年的留學生涯中,陳寅恪內心裡是背負著家國使命的。 睜大眼睛看世界,最終使他看清了中國和中華文化在世界的位置。他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他立志於史學,從史實中求史識; 他關心中國的學術獨立,他堅守一生的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他的史學方法和卓見獨步那個時代,甚至今天仍無法超越。他的著作《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論稿》兩部著作, 對隋唐史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為後人研究隋唐史開闢了新的途徑。 

 

文學大師 - 林語堂(1895~1976年) 

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正是林語堂抱持的文化理想。 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抒寫了小品文。 林語堂最有名的一句話:「演講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這樣詼諧的句子,是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來,確實在文壇開創了先河,不僅翻譯幽默(Humor)一詞,並提倡幽默文學。林語堂是20世紀中國一位極具世界眼光的作家, 學貫中西的文化素養和出類拔萃的中英文寫作能力,足以使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 

藉其深厚的英文造詣,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著作和長篇小說,讓西方人因為林語堂這個人而認識了一個豐富而生動的中國。林語堂也是一位發明家,在1947年,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這架打字機於1952年獲美國專利,歷時長達六年半。其自創的「上下形檢字法」後來也用於《當代林語堂漢英詞典》,並曾授權給神通電腦公司做為中文電腦之輸入法,神通稱其為「簡易輸入法」。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