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5794A 不速之客/The Uninvited (1944)【CC标准收藏2K修复蓝光版】
【独有原版及全中文导航双模菜单】独享CC标准收藏美A区2K修复蓝光版本,LPCM1.0原始无损声轨,集成影迷典藏中文字幕,保留原版完整幕后花絮内容并附独家全程中文字幕
英语LPCM1.0
英 中简 中繁
放弃幽灵(26:59)
雷·米兰德1944音频访谈 (29:25)
雷·米兰德1949音频访谈 (29:50)
提名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黑白摄影奖,一部有着令人难忘影像风格的作品
是鬼宅电影中的经典,许多电影学者认为该电影首次以严肃的态度处理了鬼怪问题
导演: 刘易斯·艾伦
编剧: 道迪·史密斯 / Dorothy Macardle / 弗兰克·帕托斯
主演: 雷·米兰德 / 露丝·赫希 / 唐纳德·克里斯普
不速之客 The Uninvited (1944)
导演: 刘易斯·艾伦
编剧: 道迪·史密斯 / Dorothy Macardle / 弗兰克·帕托斯
主演: 雷·米兰德 / 露丝·赫希 / 唐纳德·克里斯普
类型: 爱情 / 悬疑 / 恐怖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1944-02-26
片长: 99 分钟
剧情简介
一对来自伦敦的姐弟在康沃尔郡度假时买下了一座海岸悬崖上的老房子,随即发现房子受到鬼魂的骚扰。二人与原房主的孙女结识并交好,进而发现了她家族中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速之客》被看作是鬼宅电影中的经典,许多电影学者认为该电影首次以严肃的态度处理了鬼怪问题。
1944年,路易艾伦执导这部罕见由好莱坞制作的英国式鬼片。演技红星雷米伦与鲁思赫赛饰演一对兄妹,他们买下英国康瓦耳郡滨海的一栋旧屋,却不料那是当地知名鬼屋。
雷米伦爱上盖儿罗素饰演的邻家女史戴拉,而屋中鬼魂据说就是史戴拉的后母,并且屡屡意图加害史戴拉,雷米伦只好在片中展开驱魔仪式。
幕后故事
1944年,一封来自天主教团体(National Legion of Decency)的信寄到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威尔海斯(Will Hays)手上,投诉某部电影“可能含有色情或圈内人才懂的内容,导致某些戏院在不寻常的时间涌入大量身分可疑的观众”,该团体还点名片中疑似涉及女同志的场景:一名女人深情注视逝去密友的肖像画,喃喃回忆当时共度一生的计画。与此同时,这部在卫道人士看来大有问题的电影,却在票房上获得巨大的成功,评论界也是掌声一片,讚扬此片把灵异现象做得栩栩如生,有够吓人。这是《不速之客》(The Uninvited, 1944),被导演马丁史柯西斯评为史上最恐怖的电影之一,但对另一群影迷来说,闹鬼的房子只是个包装,压抑多年而未能实现的女同志情感才是故事核心。
在30年代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出现女人间的亲密互动乃是家常便饭,女星诸如玛琳黛德丽(Morocco, 1930)、葛丽泰嘉宝(Queen Christina, 1933)和凯瑟琳赫本(Sylvia Scarlett, 1935)都曾在片中与女人接吻,而她们以中性打扮展现出的独立形象,更是受到女影迷的追捧和效法。但电影制作守则(俗称海斯法典)开始严格实施后,与性相关和疑似同志的画面都被禁止,女人间的情慾只好转以隐喻的方式呈现,而当伯爵夫人率先以嗜血目光偷渡她对年轻女性的渴望(Dracula's Daughter, 1936),女同志找到了她们的容身之处——恐怖片。
因此,天主教徒对此片涉及同志的疑虑不无道理,但除了他们指出的哈洛薇(Holloway)显然是女同志,其实贯穿全片的故事——“母亲”亡魂迷惑女主角的心,屡屡诱使她跳崖自杀,男主角则总是及时将她救回——就是在描述甫经历性启蒙的史黛拉(Stella),在同性和异性的性取向之间剧烈拉扯。
睡美人的觉醒
男主角瑞克(Rick)将史黛拉比拟为“睡美人”,既点出她情感上的蒙昧状态,也暗示他会是唤醒她情慾的合适人选,邀约划船一幕,便清楚展现他改造她的意图。瑞克眼中的史黛拉,虽值花样年华,却受祖父严加管束,几无向外交友的机会,平日消遣只能在家陪祖父读狄更斯,然而,除了活动范围受限于祖父的宅子,她情感寄託的对象也侷限于亡母一人,因此她三句不离母亲,且每次提到必是深情款款,所以瑞克不仅要邀她午后划船,享受阳光与海洋,拉她逃出祖父的情感监控,还要提醒她别再时刻把往事挂心上,转移她对母亲的过分依恋。
划船过程中,史黛拉逐步放下髮辫、鬆开领口、褪去大衣,象徵她敞开心房,准备迎接各种情感发展的可能,但有趣的是,瑞克却晕船了,软倒在船的一头,与史黛拉遥遥相对。此时,瑞克不仅失去以堂堂男人形象进驻史黛拉内心的机会,还让史黛拉的母亲趁虚而入他营造的两人空间——当她替他拭汗,手帕飘出的一股清香,让她不自觉提起那是母亲最爱的香水(值得注意的是,Mimosa的花语之一是“祕密的爱”,似在暗示这段母女亲情藏有更深沉的爱意)。
这一方面显示瑞克虽为男主角,但在目前的阶段,无论是作为吸引女主角的魅力者或是击退鬼魅的拯救者,他都是失败的,直到尾声,当瑞克拿烛檯掷向母亲鬼魂,蜕变为抵抗恶势力的英雄时,才终于能迎向与史黛拉结合的圆满结局(可怕的是,用来成就男人的考验竟是“打倒女同志”);另一方面,瑞克虽走近史黛拉身边,成为她潜在的恋爱对象,却也邀她至他新买的房子(即史黛拉的儿时故居)共进晚餐,提供她与母亲鬼魂接触的机会,因此,性启蒙的史黛拉同时面临著发展异性恋(与瑞克)和同性恋(与母亲)的可能,然而,看似让史黛拉有选择性取向的开放空间,只是为了接下来的叙事能以两者并置的方式(异/同=人/鬼=正/邪),加强宣导异性恋本位的意识形态。
是陷入热恋还是被催眠?
史黛拉进到儿时故居,便遭遇一连串怪事,又是莫名直奔断崖,又是突然昏迷不醒,大家替她担忧,她却丝毫不惧怕鬼魂的威胁,反而恋恋地说,四周围绕著母亲的气息,彷彿母亲就近在身边,让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被爱的感觉。此时用特写镜头拍史黛拉,使整个景框溢满她对母亲的痴狂之情,但当告白结束,镜头拉远,便显出史黛拉受众人围困的处境,面对接连以关心为名的质疑,她努力捍卫她与母亲的情感,但众人仍以发病、中邪为由,抹消女女情爱的可能性,同时禁止她再进入这栋鬼宅,阻断她探索同性情慾的途径。片中人物对鬼魂又是存疑又是恐惧,正反映了现实裡异性恋本位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
若再比较瑞克与祖父对付鬼屋的不同手段,可发现人鬼(异同)间势不两立的紧张感逐渐升高。作为史黛拉第一任保护者的祖父,虽以限制活动空间来延迟她的性启蒙,并试图阻隔她接触与鬼(女同志)相关的人事物,但基本上,人鬼双方仍维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平衡,他的从中作梗甚至起了反效果,使禁忌的女女情慾更加诱人,进而激发史黛拉的叛逆,为了亲近母亲而两次瞒著祖父潜往鬼屋,展现出对情慾的勇敢追求。
然而,继任保护者瑞克不会再给予史黛拉“偷跑”的机会,他除了想带她远走高飞,另组家庭,更希望摧毁鬼屋,不让她在异性恋选择外还有发展同性恋的可能,而对比两名男性保护者的结局——祖父不敌鬼魂而死,瑞克最终击退鬼魂、重回光明世界——彷彿也暗暗赞同瑞克的不留情面,因为与鬼并存只会惹祸上身,斩草除根才能永保异性恋世界的和平。
从神坛上坠落
电影后半,当哈洛薇走进史黛拉的卧房,眼尖的观众会注意到,同为母亲的巨幅画像也曾出现在哈洛薇的办公室裡,这点出了母亲—史黛拉—哈洛薇的三角关係,后两者皆受前者的完美深深吸引,但画裡母亲的不同姿态,反映两人各自对理想女性的想像。哈洛薇是母亲的密友,少女时代的两人打算背离社会期待,不作男人身边的贤妻良母,而是与女友一起生活,虽然女性自立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那份精神仍保留在画像裡,于是哈洛薇凝视的形象是挺拔而立、英姿飒爽,一副无畏世界模样的强势女人。
相对的,史黛拉房裡的女人画像却是温婉端坐、大家闺秀的姿态,加上祖父欲把史黛拉调教成“第二个母亲”(儘管她长得没母亲那麽美,他为此抱憾)的意图,让观众推论出一个惊人事实——蛊惑女孩的女神形象是父权结构一手打造的。藉由女孩对父权形塑的女神仰慕进而模仿,确保男性身边总有称心如意的完美女性,但始料未及的是,有些女孩的爱衝破了安全范围,自闢一条通往女女情慾的道路且朝之奔去,男性只好使出杀手锏——拆毁先前搭建的女神像。
所以,让史黛拉从母亲的狂恋中大梦初醒的关键,就是揭晓她的身世之谜——原来她并非父亲的正妻玛莉(Mary)所生,而是外遇对象卡麦儿(Carmel)的女儿。这一方面使原是“宽容丈夫一时错误”的好妻子玛莉,瞬间沦为将他人孩子占为己有的毒妇,藉由女神的蒙污以及亲情的消解,史黛拉对玛莉的执迷不药而癒;另一方面,原先让卡麦儿被形塑为恶女的种种特质(第三者、吉普赛人)一概洗去,取而代之的是母亲的神圣光环。
母凭子贵的神奇效果,强化了异性恋世界裡“成为母亲是女人最重要成就”的观念,与此同时,不愿被编入秩序的女性,如玛莉(不愿生小孩)和哈洛薇(没有结婚),都成为故事裡的邪恶代表,这或许也使得原本总是行事比她哥哥瑞克积极的潘蜜拉(Pamela),为了融入异性恋社会,最终也被迫和没甚火花的医生凑成对,牺牲作为单身女人的自由。
结局,曾作为女同志栖居地的鬼屋被异性恋世界收回,精神疗养院似是她们最后的去处,虽然讽刺——众人先前以生病为由抹煞史黛拉对玛莉的迷恋——女同志褪下鬼魂的伪装后,还是只能换上病人的打扮,隐姓埋名地活下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那间疗养院是哈洛薇所经营的,且以玛莉的名字命名,而裡头的病患及工作人员皆为女性,或许可想像成哈洛薇以独立女性之姿,打造了一座纯女性的乐园,在那儿,女人们可肆意长成自己的模样,并安放自身对同性的情感,不受批判,不受矫正。
不速之客 The Uninvited 获奖情况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 (1945)
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 查尔斯·朗
动态评分
0.0